首页 | > 企业文化 > 员工风采 |
管理大家谈|锻造自主施工硬实力
【编者按】
在建筑行业深化改革的背景下,管理创新已成为国有企业突破发展瓶颈、重塑竞争新优势的关键。值此"“十四五”"规划收官之际,公司推出"管理大家谈"专栏,聚焦基层实践中破解难题的硬招实策和管理经验,构建出各岗位关键人员的立体对话场。这些来自一线的管理智慧,正勾勒出新时期国企精细化管理提升实践的生动注脚。
首期,我们推出信号分公司实践案例,以他们的视角展现从传统分包模式向自主施工转型的提升之路,看他们如何通过工班再造、成本管理、人才培养等举措,在重点项目实现提质增效,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的管理样本。
公司2025年“四会”强调,要持续深化专业化工班与自主施工建设,构建完善的班组建设标准,丰富班组建设内容,做到内容指标化、要求标准化、步骤程序化、考核数据化、管理系统化。
信号分公司深知,提升自主施工能力是落实公司战略部署的关键抓手。为此,分公司分析研判当前承揽弱电项目的特点,扬长避短,通过精细化管理、技术创新和团队协作,全面提升自主施工能力,成功创建了3个自主施工试点项目,开启了可持续的自主施工管理模式探索之路。
推行自主施工管理模式的过程中,分公司以专业化工班建设为基础,根据信号施工的核心工序特点,设立“道岔工班、轨道电路工班、信号机工班、室内工班以及联锁试验工班”5个专业化工班体系。每个专业化工班采用“1+1+1”标准化配置,含工班长1名,技术主管1名,安全员1名,确保技术、安全双管控。同步采用“工班+单元”模式,将站场划分为多个作业单元,如咽喉区、到发线等,每个单元配备完整工班,实施动态化协调管理,确保信号系统施工技术精度,并适应交叉施工环境。随后,分公司巩固提炼在小型项目中形成的管理经验,后期扩大至其他相关项目进行二次验证。目前,分公司在开通试点实施后,通过系统化的管理,成功实现“人员自主管理”和“项目自负盈亏”两大核心目标,为分公司打造可复制的自主施工管理范例,产生了积极效果。
以遵义站信号系统改造攻坚战为例,面对交织叠加的工期压力和站场复杂工况,分公司统筹实施立体化资源调配机制,通过跨专业协同、弹性编组等创新手段实现人力效能深度挖潜;强化物资的全流程管控体系,建立材料全生命周期跟踪制度,显著提升工程物资周转效益;精准实施联调联试质量卡控,构建"三检三验"质量防火墙,实现施工工艺标准化与设备运行可靠性的双提升。最终,项目团队以零整改交付、零安全隐患的精品工程赢得业主表彰,并依托标杆项目形成的技术沉淀和品牌效应,成功撬动贵南高铁荔波存车场项目,形成以优质现场带动区域市场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,诠释了"干好在建就是最好经营"的实践路径。
在探索自主施工中,分公司在合新项目开展“锻造新时代信号尖兵”人才培养。按照大学生三年培养计划,助力自主施工人才梯队建设。通过“老带新”的传帮带,将信号设备安装调试等关键工序转化为教学场景,采取"示范教学+分段实操+复盘提升"的阶梯式培养,实现“毕业-动手-能手”的转化,推动青年职工快速成长,有效减少了对外部劳务的依赖。经过系统培养,团队已形成以"技术尖兵带骨干、骨干带全员"的良性循环,青年职工均参与完成信号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,既破解了关键技术岗位断层难题,又培育出具备多工序协同作战能力的复合型班组,为信号专业输送了一批“能看图、会施工、懂调试”的“青年工匠”,筑牢自主施工人才梯队建设根基。
展望未来,分公司将重点构建技术、管理、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效创誉保障体系,同步开展试点成本、工期、质量三维度对标监测。按照“试点建设、逐步推广、全面应用”的步骤,持续总结试点经验,明确适用场景,稳步提升自主施工能力。
推进自主施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,但明确目标、贯彻部署、团结协作,就一定能够实现自主施工能力的全面提升,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